上肢是一個復雜而又精致的工具,通過絕妙的協調運動,上肢帶有關節的各個部分進行了極其多方面的運動?;謴蜌埲鄙现齻€基本運動(抓握、放松、傳遞)是非常困難的。機械地重現正常上肢中的高度精細的關節,杠桿和運動系統的問題比下肢要多很多。一具理想的矯形器控制或產生的運動只是那些異常的喪失的運動,并且殘留功能的部位上,運動不受約束。顯然,對于矯形器所包繞的每個部分和平面應該予以認真的考慮。必須對矯形器的機械效率和裝配情況給予同等的重視。只有當矯形器具有明確有治的目的,或者矯形器提供了在其他方式中不能完成的某種功能時,才會接受上肢矯形器。臨床上的優點必須超過缺點,是否接受矯形器,也取決于方子上的功能是否適當,如果在使用中感到不方便,那么就會很快感到矯形器沒有效果而不再使用。
矯形器的基本作用現代矯形器是由經過訓練的矯形器師制作的。與其他方法所不同的是,矯形器常常需要臨床醫師、物理師與矯形器師的密切配合。矯形器的基本功能如下:1、限制肢體運動,保持關節穩定;2、矯正畸形,防止畸形的發展;3、牽引作用,緩解癥狀;4、免荷作用,減輕疼痛;5、功能代償,輔助肢體運;6、保護作用,預防組織損傷。
訓練和使用矯形器正式使用前,要進行試穿(初檢),了解矯形器是否達到處f方要求,舒適性及對線是否正確,動力裝置是否可靠,并進行相應的調整。然后,教會患者如何穿脫矯形器,如何穿上矯形器進行一些功能活動。訓練后,再檢查矯形器的裝配是否符合生物力學原理,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,了解患者使用矯形器后的感覺和反應,這一過程稱為終檢。終檢合格后方可交付患者正式使用。對需長期使用矯形器的患者,應每3個月或半年隨訪一次,以了解矯形器的使用效果及病情變化,必要時進行修改和調整。